有些人聽到「象徵語言」就覺得哇這個好學術、很文青,再接著看到剛剛後面一串名詞恐怕要退避三舍。但其實如果了解到自己平時有多麼常用這種語言方式在說話,就不會這樣認為了。而且還會發現,如果象徵語言用得好,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大量溝通的年代,行事順利。 象徵語言包括了明喻、暗喻、類比、擬人化、誇大法 ... 的用法。 從一般人際、職場溝通和領導力,到演說、寫作(包括小說創作、廣告溝通、故事行銷、網路文章 ... ),全都少不了這種「具有影響力」的語言。如何正向影響,這把鑰匙很可能已經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。 象徵語言其實是一種全人類、不分種族和文化的生活日常。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,借用日常平鋪直敘的語言來表達超越字面意義( literal meaning )的抽象概念。不容易描述具體或理解起來比較複雜的人事物,也需要借助象徵語言。 - 例如,她快要發脾氣了。 He is about to lose temper. 這是字面意義。但是到底有多生氣呢? - 如果換成象徵說法( figures of speech )她快要氣炸了。 He is about to explode. 有沒有覺 得更理解? 英文中, figure 是圖像, figurative language 自然是圖像式的語言。 圖像語言引發我們的圖像記憶,透過一般人共通擁有的圖像記憶來想像對方描述的是怎麼回事。換句話說,象徵語言讓我們把不容易説清楚、講明白的東西,用一個比較具象的東西來做個「比喻、比方」讓聽的人比較快搞懂,而且讓事情聽起來更有趣。 - 例如中文説,我這禮拜忙得暈頭轉向,雖然平鋪直敘,可是很有畫面。 - 英文則用忙碌的「蜜蜂」來打這個比方—— Sh e is as busy as a bee. 我們的理解是不是更具體?感覺也更真實了? 不過在這裡要提醒一件事,雖然比喻或象徵可以引發畫面聯想,但不是唯一調動大腦圖像的手法。如果平鋪直敘足夠高明,效果一樣活靈活現。 象徵和比喻透過圖像記憶,啟動不同的聯想、想像,有時候甚至牽動我們某條獨特的心弦,撞進內心深處,帶來思維 和行動的轉變。這樣的語言具有洞察、影響、說服、...
明喻( simile )和隱喻(或暗喻 metaphor ) 是我們平日經常使用的兩種象徵 (figurative) 語言。 中文和英文的象徵性語言還有很多種,基本上都具有超越字面( literal )意義、 引發視覺想像,讓口語描述或文字所形容的人事物更加鮮活生動的特性。 明喻,基本上是: ( 什麼)像是 / 如同 ( 什麼)。 例如, 她美「若」天仙,或他這人油滑得像條泥鰍。 第一句換成英文,有兩種說法: She is as beautiful/nice as an angel. 她漂亮得「像」個天使( as + 形容詞 / 副詞 + as ) 除非情境或表達需求,否則平時表達用 angel 就可以了, 不一定非得照字面來個 fairy ,或是 goddess 🙃 She is like an angel. 她「如同」天使( like + 名詞) 可能是漂亮、人好,或內外兼美 第二句換成英文,同樣可以套用這兩種說法: He is as slippery as an eel. 他狡猾得「像」條鰻魚( as + 形容詞 / 副詞 + as ) 鰻魚 vs 泥鰍,待會兒會說明。 He is like an eel. 他「就像」鰻魚一樣( like + 名詞) 無論鰻魚或泥鰍,這人滑溜的特性不言而喻。 如果是寫文章,由於有上下文,因此這句話獨立存在並非不可能。 如果是對話,對方如果沒聽懂自然會發問,我們可以決定要更白、還是要賣關子。 這裡有一個地方很有意思,或許你已經發現了,就是語言自帶文化差異。 首先,華人文化中原本只有「仙女」, 所以中文説,她美若「天仙」,而英文説“ angel ”。 涵融西方文化之後,我們熟悉了「天使」...
無意中發現一幅畫,如同動畫、充滿童趣,瞬間吸引了我的注意。 強烈的線條、鮮豔的色彩、豐富的動感、飽滿的張力 .... 哀叫的產婦、痛暈的丈夫、連環射出的嬰兒、慌亂的產婆(midwives), 屋頂線條和拉繩都充滿情緒張力、非常緊繃, 連散落一地的工具和傢俬看起來都手忙腳亂 ..... 啊~你是不是也開始感覺到了每個人的每個動作和情緒、 各種不絕於耳的聲音....、甚至小木蓬因忙亂和喊叫而產生的震動? 這個生產儀式(labor ritual)要表達什麼呢? 媽媽的偉大?丈夫勇敢的同理?同甘共苦的幸福?或者健康多產是家庭和部落之福? 我不清楚這幅畫原本的象徵意義, 但我彷彿看見家庭中那份合作的關係——是一種美好。 無論如何,這幅充滿生命力和幽默感的的紗線畫作(artwork of yarn painting) 活潑地說著一個家庭的故事,使我們的心也為之牽動。 同時預留了極大的空間,讓看畫的人, 對這個家庭充滿各種不同的想像 ......... #原本以為這是kuso笑話 #網路查詢之後發現居然有研究證據 ------- QUOTE~「在墨西哥的Huichol印地安人習俗中,陪產的準爸爸要坐在二樓的草蓆上, 兩顆蛋蛋綁條長長的繩子;媽媽子宮收縮痛的時候扯這繩子,這樣爸爸就能體驗這賦予生命的痛不欲生。」 (流暢譯文-credit: Richard Chiu-轉載自無料福利社) ------- 圖中原文參考如下: “Among the Huichol Indians, the father traditionally sat above his labouring wife in the rafters of the hut, with a rope tied round his testicles. When his partner felt a painful contraction she would tug on the rope, so that he too would experience the pain which would bring new life.“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