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聽到「象徵語言」就覺得哇這個好學術、很文青,再接著看到剛剛後面一串名詞恐怕要退避三舍。但其實如果了解到自己平時有多麼常用這種語言方式在說話,就不會這樣認為了。而且還會發現,如果象徵語言用得好,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大量溝通的年代,行事順利。 象徵語言包括了明喻、暗喻、類比、擬人化、誇大法 ... 的用法。 從一般人際、職場溝通和領導力,到演說、寫作(包括小說創作、廣告溝通、故事行銷、網路文章 ... ),全都少不了這種「具有影響力」的語言。如何正向影響,這把鑰匙很可能已經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。 象徵語言其實是一種全人類、不分種族和文化的生活日常。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,借用日常平鋪直敘的語言來表達超越字面意義( literal meaning )的抽象概念。不容易描述具體或理解起來比較複雜的人事物,也需要借助象徵語言。 - 例如,她快要發脾氣了。 He is about to lose temper. 這是字面意義。但是到底有多生氣呢? - 如果換成象徵說法( figures of speech )她快要氣炸了。 He is about to explode. 有沒有覺 得更理解? 英文中, figure 是圖像, figurative language 自然是圖像式的語言。 圖像語言引發我們的圖像記憶,透過一般人共通擁有的圖像記憶來想像對方描述的是怎麼回事。換句話說,象徵語言讓我們把不容易説清楚、講明白的東西,用一個比較具象的東西來做個「比喻、比方」讓聽的人比較快搞懂,而且讓事情聽起來更有趣。 - 例如中文説,我這禮拜忙得暈頭轉向,雖然平鋪直敘,可是很有畫面。 - 英文則用忙碌的「蜜蜂」來打這個比方—— Sh e is as busy as a bee. 我們的理解是不是更具體?感覺也更真實了? 不過在這裡要提醒一件事,雖然比喻或象徵可以引發畫面聯想,但不是唯一調動大腦圖像的手法。如果平鋪直敘足夠高明,效果一樣活靈活現。 象徵和比喻透過圖像記憶,啟動不同的聯想、想像,有時候甚至牽動我們某條獨特的心弦,撞進內心深處,帶來思維 和行動的轉變。這樣的語言具有洞察、影響、說服、...
留言
張貼留言